国外“直饮自来水”值得借鉴,德国规定不管新房子还是老房子,自来水管道都要使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作为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水资源安全问题在很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经过长期严格的监管和治理,这些国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水污染问题,使自来水水质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 01 欧 洲: 严格的饮用水技术标准 耐腐蚀的自来水管道 在欧洲人眼里,自来水就是可以直接喝的水,并且,欧洲的饮用水标准是统一的,不管是自来水还是瓶装水。 欧盟出台的《饮用水水质指令》是欧洲各国制订本国水质标准的主要依据。指令明确要求所有欧盟国家对水处理过程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建立审批制度,对水质监测指标和频率提出指导意见。 欧洲各国大都依此出台自己的国家饮用水技术标准,有的比欧盟标准还高。比如德国70%的饮用水来自地下,为保障水源安全,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护区。这些水在开采收集后,还要在水厂经过大型净化、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才能进入居民家中。 同时,德国规定不管新房子还是老房子,自来水管道都要使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禁止使用铅水管。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时一次,以防止自来水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污染。 02 新 加 坡: “谁污染,谁付费” 安装传感器监控水质 新加坡是全球主要炼油中心之一,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严格立法、严格执法,基本保证了排入公共污水管网的工业污水符合相应标准。 新加坡处理废水污染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而这前提是制定出严格的法律。例如,依照《污水排水法》第294章、《污水排水(工业废水)条例》等,排入公共下水道的工业废水必须不超过45摄氏度、PH值必须不低于6并且不高于9。 这些法律还对工业废水中特殊物质的含量、金属的含量进行了细致规定。同时,严格规定废水中不得含有电石、汽油及其他易燃物质。对于超标情况,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专门制定了详细的税收细则。 同时,新加坡公用事业局一项名为“新加坡无线水哨兵”的供水网络远程监测项目于2009年发起,在供水管道内安装传感器,以便在管道爆裂或水质受污染时能及时作出反应。这些传感器还能计算水中酸碱度,并间接反映水质导电指数。据悉,每个传感器造价为1万新元,可24小时运转,记录下的数据将传往公用事业局中央控制室。 03 美 国: 水质报告公开透明 并且“抵制瓶装水” 1974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明确规定保护国家公共饮用水的供应及源头,由美国环保署及各州环保署一起执行。 根据《安全饮用水法》及其修正案的规定,凡是向公众提供自来水的公司,必须接受环境保护署监管,并向环保署报告有关水质的情况;同时还必须在每年的7月1日之前,向用户发布年度水质报告,详细说明本公司提供的水质、水源的安全饮用情况,让用户了解自己使用的自来水的质量,做到公开透明。 美国各大饮水组织都不推崇瓶装水,相反,这些组织还立场一致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瓶装水运动”。美国环境工作促进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美国市场上45%的瓶装水水源并非如广告所说,来自自然泉水或纯净水,其实是净化后的城市用水或者干脆就是自来水。 此外,大量的塑料瓶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提倡环保和节约的人也加入了“抵制瓶装水运动”。 04 中 国: 基于直饮目标 我国供水行业正在努力 供水水质保障、优化运行管理,是供水行业永恒不变的目标和重点。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正式实施,围绕如何全面提升水质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正在全方位的开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直饮目标,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控、管网改造、系统控制、环境监管、法律完善、第三方检测等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文章转载自水头条) |